多年来,学院参与全国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奖22项,电子商务专业荣获第三届全国“三创”大赛一等奖和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城轨信号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获国赛三等奖;电子商务专业连续10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连续4年获得省赛一等奖。2021年,学院参加山西省第十五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参赛共获奖36项;教师参赛获奖5项。
学院将紧紧围绕太原和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和产教融合,强化社会服务,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格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秋色
下一步,学院将根据太原市发展战略,致力于高定位打造“一核引领、两翼驱动、三联协同”专业群构架:“一核引领”指以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为核心,打造品牌,引领发展;“两翼驱动”指以交通运输、现代建筑专业群为骨干,驱动发展;“三联协同”指现代服务、信息网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为支撑,协同发展。学院现有专业优势能够直接对接相关企业人才需求,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院将积极建议市委、市政府考虑将太原城市学院新校区建设纳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中,在太原北部规划建设学院新校区,力争到2024年,形成一所扎根并州北部、占地千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并以此为基础,对接我市七大主导产业集群,引领和带动太原市属中等职业院校发展,推进中高职院校贯通发展,成为市属职业教育的“头雁”,形成“工科为舟、承载人文”的职业教育育人梯队,直接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及周边区域企业提供高素质工科类劳动力,同时定期为相关企业员工开展培训,打造“终身培育”的人才素质提升模式,通过人才优势助力我市腾飞的双翼,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教学楼一角
专业设置
山西省简介
简称 | 简称“晋”,又称“三晋” |
由来 | 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
省会 | 太原市 |
经度 | 东经 110°15′-114°32′ |
韦度 | 北韦 34°36′-40°44′ |
面积 | 15.67万km² |
人口 | 万(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 |
山脉 | 恒山山脉、五台山山脉、武当山山脉、太行山山脉 |
河流 | 汾河、涑水河、沁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
国民生产总值 | 22590.16亿元(2021年) |
产业 | 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 |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
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本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拉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春秋时代为晋国故地,因为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省会太原市。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为3491.56万人,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全省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土族、彝族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4%,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0.26%。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满族与蒙古族。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自然资源
山西自然资源特点:
1、矿产资源丰富,是资源开发利用大省,在全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
3、矿产资源,全国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4、植物资源,植物资源丰富;
5、动物资源,野生动物439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
山西十大文化地标
1.大同九龙壁和太原双塔
作为全国三大九龙壁之一而又是最大的一座,没有出现在明王朝国都的北京,而是建于历来兵戎相见的大同,是因为大同边关锁钥的重镇中,有着代王朱桂的府邸,大明一脉在此繁衍。
代王就藩大同,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精神的忠实写照。他与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共同构建了明朝初年北方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黄金组合,令北面蒙古沙尘之下彪悍的马背民族不敢南向。强势不仅仅表现在军事方面,朱棣于北京,朱棡于太原,朱桂于大同的城市建设格局均为三人所创,六百年的光阴过去了,至今三座城池的街道还能找到当初的走势和模样。要知道,无论是北京、太原,或者大同,便是北宋以来世人闻风丧胆的幽云十六州,抗敌精神成功改写了三座城市的历史走向,太原更是在赵光义火烧晋阳城之后获得了新生,有了“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400-990-7892
中犇教育是一家著名的互联网教育咨询中介机构,高考职业规划中心、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是中犇教育旗下的重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