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17:30

400-990-7892

中犇教育咨询为您提供专业的高考职业规划服务、出国留学中介服务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 | 作者:005 | 发布时间: 2023-02-20 | 108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中文):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名称(英文):

Da Tong Normal Technical College(Academy)

院校性质:

公办

院校类型:

职业技术

隶属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

院校层级:


综合预算:


院校驻址:

山西省大同市同泉路1081号

院校官网:

www.dtsz.edu.cn/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介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武周山下十里河畔,是一所有着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始创于1905年,初名大同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山西省立第三中学。1972年更名为大同师范学校, 2006年4月更名为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2018年3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学校占地487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校内现存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群,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市政府总投资5.88亿元,在大同师范原校址新建校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05万元,图书馆藏书21.3万册。校园分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运动区、文物区五大区域,校园的整体设计与文物区和谐统一。

  目前在校生6549人,教职工250人。其中副高职称50人,硕士及研究生140人,思政工作“三支队伍”专职人员 60人。现有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专业12个,其中师范类专业8个均为国控专业,非师范类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十四五”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学校先后获得山西省文物安全先进单位、省级“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命名的“普通话、规范字”示范单位,省级思政教育工作室培育建设项目单位,大同市高校思政课联盟基地。

  近年来,学校秉持“立足师范、多元发展、内涵建设、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我市博物馆、档案馆、多家小学、幼儿园开展合作,建成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共37个。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学校招生录取2507人,较上年增幅达14%,省外招生涵盖到陕西、河北等7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稳居85%以上,专升本升学率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列,2022年我校专升本报名1304人,录取753人,升学率为57.75%。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沉淀了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铸就了同师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特质。踏上新的征程,展望美好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将我校打造成扎根大同、服务山西、辐射华北、特色鲜明的职业技能型高校,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专业设置







山西省简介

简称

简称“晋”,又称“三晋”

由来

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省会

太原市

经度

东经 110°15′-114°32′

韦度

北韦 34°36′-40°44′

面积

 15.67万km²

人口

万(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

山脉

恒山山脉、五台山山脉、武当山山脉、太行山山脉

河流

汾河、涑水河、沁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国民生产总值

22590.16亿元(2021年)

产业

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



       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本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拉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春秋时代为晋国故地,因为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省会太原市。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为3491.56万人,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全省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土族、彝族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4%,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0.26%。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满族与蒙古族。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自然资源  

       山西自然资源特点:

      1、矿产资源丰富,是资源开发利用大省,在全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

      3、矿产资源,全国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4、植物资源,植物资源丰富;

      5、动物资源,野生动物439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




山西十大文化地标

       1.大同九龙壁和太原双塔

       作为全国三大九龙壁之一而又是最大的一座,没有出现在明王朝国都的北京,而是建于历来兵戎相见的大同,是因为大同边关锁钥的重镇中,有着代王朱桂的府邸,大明一脉在此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