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两校区占地518亩。目前在校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466人,硕士生5834人,博士生1741人。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目前,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2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多次学科评估中,学校均取得了优秀成绩。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学校聚焦国家能源科技需求,取得了大批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空气跳汰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建成我国第一座干法选煤厂、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产生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砌体梁”与科学开采理论、分形岩石力学理论、煤矿高分辨三维三分量地震探测技术体系、岩体大变形理论、矿井主要水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等,在煤炭地下气化、精细水煤浆、煤制油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近20年,完成与煤炭科技相关重要课题21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7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52项。学校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先后有5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7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 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6人获评“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推行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型本科教育,打造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能源行业的领军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位硕士、博士;编著了我国第一本数学工具书《数学手册》。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多年保持在55%以上。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1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3%的专业入选国家和北京市一流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项。1998年以来,学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获奖千余人次。
学校推动国内外合作交流,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连续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与84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80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学校与北京、天津、鄂尔多斯等城市共建了一批协同创新机构,持续助力国家、地区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110余年来,经过一代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面向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
院系介绍
专业设置
城市简介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8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北京在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排第3位。
地理位置
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城市气候
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400-990-7892
中犇教育是一家著名的互联网教育咨询中介机构,高考职业规划中心、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是中犇教育旗下的重点品牌。